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规定的通知

时间:2013-10-22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815

 

 

 

无锡市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消除火灾隐患,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无锡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镇村,以下统称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三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第四条  市和市(县)、区公安机关对本辖区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同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规划、建设、住保房管、市政园林、文物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建设、管理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明确消防安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消防安全员,建立专职或者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保障消防安全工作经费投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全面负责。

    (二)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组织检查、维护保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三)明确统一的机构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管理,确保消防道路、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

(四)与产权人、使用人或者承租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消防安全管理范围和责任。

(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疏散、灭火演练。

(六)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道。人员密集场所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第七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产权人、使用人或者承租人、居民及其他人员,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安全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发现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有权举报和投诉。

    第八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相应消防技术措施:

    (一)街区内改变原使用功能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二)文保单位、市控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传统建筑的保护性修复(保养维护、保护修缮、复原重建、迁移重建,以下统称修复)前,应当根据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的详细规划、文物保护修缮方案及本规定技术要求编制消防设计专篇,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会同市规划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消防设计专篇组织论证。

    第九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严禁下列行为:

(一)存放柴草、木料等易燃可燃物品;

(二)燃放烟花爆竹;

    (三)建筑物内使用瓶装煤气、瓶装液化石油气等;

    (四)在营业或者开放期间动火施工。

    需要进行明火作业的,应当事先办理相关手续;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点蜡、焚香等应当选择室外适当地点,配备灭火器材,并由专人看管。

    改变原建筑使用功能的公共服务场所,厨房间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独立建造且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确有困难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不燃烧体实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2小时的不燃烧体吊顶形成防火隔间,厨房隔墙上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二)采用集中供气方式的,燃气管道敷设穿套管,燃气管道上设置紧急事故自动切断装置,并符合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相关规定;采用油类燃料的,油品闪点不小于60℃,盛装燃料的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存放于无明火的独立房间,存放量不超过3天用量。

(三)排油烟管道的设置,与可燃物之间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餐饮场所营业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其厨房间烹饪部位及排油烟罩宜设置自动灭火装置。

第十一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保护性修复时,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街道、巷道、河道,传承和完善古建筑的火巷或者备弄形成防火隔离带进行防火组团的划分,合理规划每个防火组团的建筑面积。

    相邻防火组团建筑外立面之间可以利用防火墙进行防火分隔;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者门窗洞口设置自动喷水系统保护,每侧外墙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应当大于5%等技术措施。

    防火组团内充分利用古建筑的封火墙、山墙等进行防火单元划分,防火单元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200平方米。封火墙、山墙相邻两侧为木制挑檐的,木制构件需喷涂防火涂料等提高其耐火性能。

    文保单位或者市控保护单位与相邻建筑之间应当进行防火分隔。

    第十二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已修复的,与尚未规划搬迁的砖木结构民宅相邻处,应当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外墙应当高于未搬迁砖木结构民宅的沿口,不开设门窗洞口。

第十三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人员密度和火灾危险性大的商业活动应布置在耐火等级较高、建筑面积较小、安全疏散较为便利的防火组团。

进行招商、举办活动的,应当符合文物保护政策、保护规划的功能定位及消防安全要求。

    第十四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传统建筑保护性修复的,其承重构件、楼梯宜采用不燃或者难燃烧体构件。

    历史建筑保护性修复并改变原使用功能的,木柱、楼板、楼梯等可燃构件宜作防火保护层(如:表面涂刷或者喷涂防火涂料、楼梯底部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耐火材料包覆等)以提高主要构件燃烧性能。

    建筑楼梯间形式和宽度可以尊重历史原貌,二层窗口应当配置安全绳、软梯、缓降器等安全逃生设备;设置一部疏散楼梯的,二层建筑面积不应当超过200平方米,且人数不应当超过30人。

    第十五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的,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当共同制定消防安全措施,明确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第十六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市政道路进入街区道路的转弯半径应当能保证消防车出入;主要道路的宽度不应当小于3.5,净空高度不应当小于4;确有困难的,道路净宽净高不应当小于2,保证小型消防车或者消防电瓶车能够进入。

    消防车不能到达的地段,应当留有供消防人员灭火、救援的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宜小于80

    第十七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应当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第十八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必须设有足够的消防用水,保障火灾情况下消防用水的需要。

    利用市政水源的,室外消防给水管布置成环状,管径应当大于150毫米;沿街、巷每隔50设一个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消火栓,确有困难的,可采用地下消火栓;消防车无法到达的,可以在墙壁上设置一个DN65的栓口或者采用2DN65栓口的地下消火栓,周边配备水枪、水带。

    现有的水系水源,应当妥善维护,沿河应当每隔80设置一处消防车、消防艇取水码头或者机动消防泵取水点。

    建筑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应当设置室内消防水喉;建筑面积大于1200平方米的,应当设置室内消火栓。

第十九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改变原使用功能的,建筑应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条件的,可以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

建筑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的,可以利用市政给水管网设置局部应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合理确定系统形式,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维护保养。

第二十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灭火器危险等级应为严重危险级,灭火器最小配置级别为3A,文保单位建筑单体中每个设置点设置35KG MF/ABC5干粉灭火器,非文保单位建筑单体中每个设置点设置25KG MF/ABC5干粉灭火器。

    第二十一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供电及配电线路应当根据建筑的特点、规模及本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供电方案。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当控制用电数量,合理配线配电,确保用电安全。

    建筑内部应当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第二十二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应当集中设置变配电所或者总低压配电室,其位置应当靠近负荷较大的建筑,采用放射式配电。

    设置的变配电所或者总低压配电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及江苏省《35KV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的要求。设置防雷及接地装置,并应当做总等电位联结。

低压配电线路应当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采用两级保护方案。变配电所或者总低压配电室出线回路应当设置第一级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在各单体建筑的配电箱进线处设置第二级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第二十三条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电气配电设施应当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电气安装规范及标准。

配电线路应当设置短路、过载、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采用铜芯绝缘导线穿金属管敷设,不得将电线直接敷设在可燃构件上。

金属保护管与配电箱以及金属盒必须与接地线做可靠的电气连通,配电箱及开关前应当预留操作及安全检修空间,配电线路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测,发现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整改,确保线路及电器安全。

第二十四条  历史文化街区内应当设立消防站或者执勤点,加强消防监管和灭火救援,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建立巡查记录。

消防站或者执勤点应当设固定的办公地点,配备小型消防车、消防电瓶车、灭火器、机动消防泵、消防水枪、水带、简易破拆工具等装备,合理规划保护半径,确保及时到达最远点。

第二十五条  江阴市、宜兴市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1391日起施行。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责编:无锡市文旅集团